当前位置:首页/ 天气资讯天气预报

周五下班后,合肥青年最爱去的地方竟然是……

周五下班后,合肥青年最爱去的地方竟然是……

这段时间

“下班后上夜校”的生活方式

在社交媒体中频频“出圈”

摆脱社会标签,解锁“第二人生”;到成年人的“少年宫”, 满足个性需求;来文化的“磁场”,打卡热门好剧……从最初的“被动学习”转向如今的“主动求索”,合肥的年轻人利用闲时主动“充电”,追求起心灵向往的诗和远方。

摆脱社会标签

解锁“我的”第二人生

闵玥常说,下班之后开始生活。事实上,她也是这么做的。

上班时,是一名勤恳的新媒体从业者下班后,舞台灯光逐影,摇身一变成为乐队主唱,这样“双重身份”的切换常让闵玥享受其中。

“作为主理人,今年年初我们组建了一个名为‘Double-Time双倍时间’的社群,以音乐分享为内容进行交流,群友多是对音乐感兴趣的朝九晚五工作人。”回想起一年前的尝试,闵玥仍觉得无比正确。“正是通过创办了这个社群,我寻找到了音乐路上的‘搭子’,组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乐队。”

说是要组建社群,但最初在闵玥心中,只是设想能找到几位志同道合的音乐朋友。没想到,一年后的今天,这个群体愈发壮大,即将突破千人。

“这千余位社群朋友因为喜欢音乐而聚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加入,也让我逐渐意识到,原来希望拥有Double-Time的人还有很多。这样的念头是一种连接,连接着人与生活,也连接着人与人。”闵玥说。

摆脱不同工作赋予的社会标签,许多当代青年常在社交平台释放信号,从兴趣出发寻找同道中人,无限拓宽着下班后属于自己的边界,让生活回归生活,解锁出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社群里意气相投的群友们,以音乐为基础发展出了非常多的活动形式。”在闵玥看来,“社群”的词义中暗含着“共建”的概念,在征求听取意见后,社群现今已经开发出音乐类、泛生活类,社交类等三种主题活动。

12月10日,闵玥和群内数十位群友各自组队,唱响了社群12月的第一场主题开放麦活动。

“随着群友们之间的熟悉,我们内部已经自行组建了多支乐队。或许是心理咨询师当键盘手,或许是老师当主唱,又或者是律师弹贝斯,双重身份的大家都享受着双重人生。”闵玥说,同时这些年轻人之间的碰撞,也常常能打开他们第二人生的“新窗口”,挖掘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合肥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城市,同样生活在其中寻求Double-Time的我们也是多元的。”闵玥希望音乐能够带给大家更多松弛,成为下班后的“精神加油站”。

“在这里加满油,然后整顿精神,重新上路。”闵玥说

成年人的“少年宫”

聚焦“你的”个性需求

“别的城市有,合肥为什么不能有?”

当这个疑问从周经玮的脑海中蹦出,他立刻着手在合肥开一个专属于年轻人的夜校。10月底开始开设第一门课程,一个多月的时间,吸引了500余位学员报名参与相关课程。

“夜校”并非新鲜产物。上世纪80年代,不少青年人就选择通过夜校学知识,习本领,弥补文化知识短板。如今,夜校的火爆回归,则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对于艺术审美和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

“根据我们内部统计,咨询参与课程的学员年龄段集中在22至40岁,以青年群体为主。”合肥夜校创办人周经纬说,随着咨询的人越来越多,这家名为“合肥夜校”的夜校机构现已开设了三个微信群。“因为年龄段特征明晰,因此夜校课程设置主要涵盖文化、艺术、生活、体育四类,约有40种细分课程。”

从书画工艺到运动健康,从咖啡与酒到梨园曲艺,从摄影摄像到职场与表达,多元的课程也让希望参与夜校的青年群体有了个性化的选择。

去年“双十一”,23岁的刘知咏喜提一台相机。然而新鲜劲一过,书柜隔层上的点缀摆设即成了相机的“归宿”。为了重新发挥好相机“使命”,网上刷到夜校课程招募的消息后,她立马咨询了解了课程及时间地点,当天就报了名。“下班后闲来无聊,上课地点离公司和住处都不算远,非常对口。”

“这些细分的课程种类很多,但都以‘实用’为主题,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周经纬介绍,如摄影课程,分为手机摄影、相机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等不同类目;如咖啡课程,不再单从理论知识开始,而是教授学员最想学的:咖啡豆如何选择,怎样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咖啡,怎样亲手做一杯拉花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课程内容的调整,根据青年群体需求,在上课形式上,周经纬也做了考虑。“系列课程之外,考虑到某些学员无法保证固定的学习时间,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拆分,以单次课的模式,一节课解决一个难点问题,灵活性也更高。”而在退费环节,周经纬则是把退费周期拉长至每节课开课的前三小时,以应对上课学员不同的突发情况。

白天工作,晚上学艺,错峰的学习方式和多样的学习内容使得青年人能够有机会充实自己。现在,这家名为“合肥夜校”的夜校机构已在包河区、庐阳区开设了两个校区。通过咨询反馈,周经纬也在实时了解青年群体的意见与需求对课程种类进行及时更新,每周调整授课时间。

“我常觉得自己是一名‘带货主播’,只是这个‘货’是‘知识’。”周经纬说,作为“成年人的少年宫”,大多数来上夜校课程的都是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夜校平台与其说是为他们提供了新知识,更多时刻其实是满足青年人的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

多元文化磁场

下一站“你们”打卡哪里

从以往的“足要入沪”变为如今的“足不出户”在合肥看剧,慢慢成为了一众合肥“戏剧迷”今年的选择

从年初的舞剧《朱自清》《五星出东方》,到年末的《咏春》《红楼梦》,杜若(化名)笑称自己是合肥大剧院的“全勤观众”,她打卡了所有的演出剧目。“我个人非常喜欢看戏剧,所以今年年初公布‘2023剧院演出季’的演出剧目后,我一直期待在家门口打卡国内国外顶级的舞剧、话剧、音乐会......”

今年以来,合肥市紧盯国内外演艺市场最新动态,力争第一时间将顶级优质剧目抢到合肥,献给观众,收获了省市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截至11月,合肥大剧院已组织话剧、舞剧、戏曲、音乐剧等各类高雅艺术精品演出190场,接待观众达18万人次,预计全年将演出超过200场。而从热门演出的观众分布来看,购票观众的年龄则主要分布在18至50岁区间。

“今年剧院引进了许多精品文艺剧目,重点投入在深受市民认可的剧目上。市民想看什么,我们就争取引进什么。”合肥大剧院工作人员江伊说。

演艺市场的火热,折射出当代青年与时俱进的文化需求与精神追求。而城市多元空间,丰富剧目,多变形式,轻松却不失格调,也俘获了众多年轻人的芳心。

今年6月,全省首家可容纳超1000人的LiveHouse合柴·梵木艺术中心正式启用,舞台灯光音响全方位围绕,现场展演空间扩大,接连不停;

7月,安徽首家开心麻花剧场在瑶海区开业,围绕戏剧、新青年文化以及合肥城市元素三大特色,形成多元一体的“新城市戏剧体验社区”,吸引众多年轻人争相打卡;

12月,市区两级文化馆共同举办的2023合肥市“城市演艺新空间”青年文化夜市在合柴1972热闹开演,文艺精品融入群众晚间文化生活,点亮城市“文化夜空”......

“现在年轻人的思想开放而包容,他们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也愿意为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先锋艺术的优质剧目买单,所以我们将继续引进探索更多精品剧目来到合肥,满足观众需求。”江伊透露说,明年合肥大剧院预计将引进音乐剧、话剧、舞剧等各类高雅艺术精品演出200余场,其中包括陈佩斯主演的话剧《惊梦》,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等,值得期待。

快节奏的当下,紧绷着“按部就班”,成为了都市青年的常态,生怕“无效”冲撞了“有序”,“无用”影响了步调。然庄子曾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乐队现场、社群畅谈、剧院观赏,看似无用,实则充实了精神世界,满足了心之所向。

心向往之,行之所归。所以,下班后的你,会选择在合肥做什么,补足能量呢?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许露瑶

摄影 | 本报资料图 部分图源受访者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吴弘 韩洁

出品 | “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